【投稿天时周刊】作者:周兰兰
1708年的一个夜晚,萨克森(今天的德国萨克森州)首都德累斯顿城,一座名为“少女堡垒”的城堡里,一群人围在火炉边,四下一片漆黑,桔红色的炉火映照出几张紧张又好奇的面孔,个个屏气凝神,只有炉火发出噼啪的声响,大家都期待着即将发生的事情,又像是举行某种神秘的仪式。一个年轻人打开炉门,用夹子小心地从火堆中取出一件器物。贵族模样的中年男人盯着这件器物,震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。那是一个白色的陶瓷茶盏,年轻人一手拿着夹子,一手在瓷器和火光之间移动,火光穿过茶盏,透出柔和的光。他们成功了,欧洲第一件真正的瓷器从此诞生!对这位年轻人而言,则有更重大的意义——他的死刑被自动赦免,并且重获自由。
欧洲人创造陶瓷的故事,要从很久很远处说起。欧洲从石器时代就有了烧制的陶器,这一点和中国一样,但中国后来发展出了陶瓷技术,欧洲却没有。欧洲人使用了很长时间的陶器,许多平民家庭连盘子都没有,切一片硬硬的老面包就当作餐盘。中国人开始用精致的茶盏品茶、斗茶时,欧洲人在用陶罐解渴。宋徽宗写下“兔毫连盏烹云液,能解红颜入醉乡”时,绝大多数欧洲人还没见过陶瓷。
公元十二世纪,遥远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,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出发,将瓷器运往欧洲。欧洲人从没见过这样的东西,像玉石一样光滑无暇,透着润泽的光彩,又坚硬又易碎的瓷器,无与伦比的高贵与美丽,象征着东方那个神秘古国高雅的生活趣味,令欧洲人如痴如狂。在完全依靠进口,运输风险极高的时代,瓷器在欧洲的价钱贵得离谱,只有贵族和国王才有能力购买,十六世纪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,使陶瓷贸易达到鼎盛,瓷器成了国王、贵族、资本家财富、地位与品味的象征,一般家庭也以拥有一两件瓷器为荣。
在不同风格的绘画里也能见到中国瓷器的身影,比如意大利画家乔凡尼*贝尼尼的《群神宴》,荷兰画家维米尔的《睡觉的女孩》、《窗前看信的女孩》,荷兰画家海达的《静物》等等。
中国陶瓷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化的产品,它不像现代的全球化产品,如可口可乐和牛仔裤那样唾手可得,陶瓷是高高在上的,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巅峰之作,同时自带文化赋予的优越感。
在欧洲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,瓷器都被称为“白色黄金”,十分昂贵。掌握造瓷技术,无异于拥有了点石成金的金手指。所以,欧洲各地的人从没停止过尝试创造陶瓷。人们寻找任何可以从瓷器联想到的,或完全无关的材料来制作陶瓷,比如水晶、玛瑙、玻璃、鹅卵石、干燥的牛粪马粪、鱼肉、蜂蜜、水果,用炼金术和烧制粗陶的方法,把这些材料磨碎、搅拌、熬煮、烧烤,结果可想而知,炼出来的东西有的奇形怪状,有的气味浓郁。
十六世纪中期,意大利的美第奇造出了欧洲第一件可以算得上“陶瓷”的盘子。美第奇家族为罗马教皇管理财政,是意大利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,也是众多艺术家的资助人,其中如雷贯耳的大艺术家就有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。弗朗切斯科美第奇出于对陶瓷的热爱,开办了瓷器工厂。他们制作的瓷器表面粗糙,质地相对松软,颜色灰暗,属于“软瓷器”,和真正的瓷器还差着一大截。据说是用了维琴察的白粘土混合白砂和磨碎的水晶、锡和铅助熔剂。但美第奇陶瓷的配方随着弗朗切斯科的去世而失传了,美第奇陶瓷仅有60件保留至今。
一百年之后的十七世纪中期,荷兰的小城代尔夫特突然出现了很多“青花瓷”。代尔夫特人声称他们可以制造中国的青花瓷了。这些瓷器看外观和景德镇的青花瓷很像,只是白的地方不够白,青的地方有些发黑,如果打碎一个瓷器,就能发现内部其实是红色的陶,根本不是瓷。代尔夫特人却由此大受鼓舞,更加努力地研制陶瓷,终于在十八世纪中期,造出了真正的陶瓷,如今,“皇家代尔夫特蓝”已经成了享誉世界的高级瓷器品牌,价格比景德镇的瓷器高出许多倍。
现在,我们来讲欧洲真正的瓷器诞生的故事。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初的德国萨克森地区,主角是一个国王、一个自然科学家和一个炼金术士。拿足球赛来比喻,国王相当于足球场,你只能在他的地盘上出力;自然科学家相当于中场,干活最多;炼金术士是中锋,负责关键一脚。
本文开头那位从窑炉里取出瓷器的年轻人名叫波特格(Böttger) ,曾经是个药剂师和炼金术士,为了炼成国王想要的瓷器,他被辗转囚禁于多个城堡。“少女堡垒”名字虽然浪漫,却是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,之所以在这里研制瓷器,是因为瓷器的珍贵堪比黄金,炼成瓷器等于拥有了点石成金的超能力,这是属于国王的高级机密,而当时的萨克森正面临他国的军事威胁,所以波特格被转移到了这座堡垒,国王还加派了士兵守卫。
囚禁波特格的国王是当时欧洲的“明星国王”,身形魁梧力大无穷,他就是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帝侯、波兰国王、立陶宛大公、人称“强力王”的奥古斯特二世(AugustII Fryderyk Moncny)。 他是著名的“瓷器热症”患者,对瓷器的热爱达到了疯狂的程度,不仅收藏了几万件中国瓷器,不惜以600名精锐龙骑兵去换取151件青花大罐,还直接促成了欧洲瓷器的发明。
波特格从小聪明好学,理想是当药剂师,当时的药剂师是懂得制药的,必须具备相当的化学知识,炼金术也和化学相关,所以他后来迷上了炼金术。波特格在柏林佐恩药房当学徒期间,遇到一个希腊人,这个神秘的希腊人向伯特格介绍了黄金制作的秘密,并送给了他一小块点金石样品及其生产配方。波特格公开表演了一次“炼金术”,在众目睽睽之下,将15 枚两便士银币变成了黄金。这当然不是真正的“金属嬗变”,因为只有在20世纪发现核裂变后,用贱金属生产黄金才成为可能。炼金术处于魔术和科学之间的尴尬位置,这也是波特格被现代人称为骗子的原因。波特格想不到,他会为这一次自欺欺人的表演付出终生囚禁代价。
波特格能够“炼金”的消息很快传开,奥古斯特二世和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都想得到波特格,两位缺钱的国王对他展开了拉锯争夺战,一面悬赏捉拿一面派兵追捕,波特格东躲西藏,最终被奥古斯特二世关进了城堡。
从那一刻起,波特格的命运就注定了,要么为国王炼出黄金,要么被国王处死,波特格自然是没有办法炼出黄金的,等待他的唯有死路一条。幸运的是,一位德国自然学家沁豪斯(Tschirnhaus)正在为奥古斯特二世研制陶瓷,他邀请波特格加入他的团队,别炼黄金了,咱们来炼陶瓷吧!
作为德国启蒙时代的自然科学家,沁豪斯学识十分渊博,他是教育家、数学家、矿物学家、哲学家、物理学家、技术员、火山学家。他发明的铜面聚光燃烧镜,可以极快地提高温度,大大提升了陶瓷实验的效率。他后来又亲手磨制了一面直径一米的巨大凸透镜,聚光可达烧瓷所需的1200度。1694年,沁豪斯烧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瓷片。
沁豪斯已经触到了陶瓷的核心秘密,高岭土为骨架,瓷石为肌肤,但还需要继续寻找最佳的材料和配方,他相信,萨克森就有适合的高岭土。
在沁豪斯陶瓷科技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,一个名叫殷弘绪的法国人来到中国景德镇,名为传教实为间谍,他经过7年的钻营,偷到了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配方,写出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呈给国王。可惜这份报告中提及的瓷石、瓷土没有对应的样本,欧洲依旧造不出陶瓷。
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,1708 年,当制造工艺仍在完善时,沁豪斯去世了。他的死对波特格打击很大。他不仅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,还要承担起陶瓷发明的最后环节,他又走回了原先的老路,要么炼出陶瓷,要么被处死。
1708年,波特格交出了完美配方:可以确定 43% 精细处理的科尔迪兹粘土、43% 的 Schnorrsche 土和 14% 经煅烧和精细浆化的雪花石膏是生产硬瓷的最佳成分 。进行两次烧制——一次在960至1060摄氏度下预烧,取出上釉之后,在1400至1450度下进行最终烧制。这种所谓的“石灰瓷”的硬度比中国制造的瓷器要高得多,200多年后中国才生产出如此坚硬的瓷器。德国继续改良配方,后来的的硬瓷由 50% 高岭土、25% 长石和 25% 石英组成。这意味着撒克森瓷器可以被视为一项独立的新发明。
波特格以为自己大功告成,可以重获自由了,可是奥古斯特二世并不打算放他,一是为了保密陶瓷技术,二是要求他建立一座陶瓷工厂,专门为皇家生产瓷器。波特格住进了有两层栅栏,严密看守的“家”,生活质量是大大提升了,自由的希望却愈加渺茫。
1710年,波特格在德累斯顿附近的迈森组建了迈森(Meissen)瓷器工厂,并继续研究釉料配方,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“迈森瓷器”。波特格很快烧制出可以媲美中国瓷器的产品,轰动了整个欧洲。人们给波特格戴上了欧洲瓷器之父的头冠,而奥古斯特二世作为瓷厂的拥有者也被铭刻在迈森历史上。迈森瓷器在技术管理上十分严谨,从建厂至今的所有瓷器模型和资料全部保存下来,达七十万件之多,釉彩配料也属独家秘方。
迈森瓷器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,造型生动复杂的陶瓷人物、动物,巴洛克风格的手工瓷器是迈森的王牌,超高的工艺和难度,无人能出其右。迈森瓷器长期霸榜欧洲第一瓷器的头衔,也是实至名归。2003年,迈森造出了一架陶瓷管风琴,实现了三百年前奥古斯特二世的梦想,这位国王不仅想看到摸到陶瓷,还想听到陶瓷的声音。
从十八世纪初德国制造出第一件瓷器,到十八世纪末,欧洲各处陆续研制出自己的瓷器,历经一百年的发展,欧洲终于实现了陶瓷自由。波特格被视为欧洲陶瓷的发明者,由于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,在污浊高温的环境下工作,使他未老先衰,他只走过了短短37年的人生,并且十多年时间都没有人身自由,他的生死由陶瓷决定。从炼金术士蜕变为科学与艺术的创造者,也许,发明陶瓷就是他人生的使命,不幸却也有幸。欧洲陶瓷的萌芽依靠强权、科学与魔术三者的力量,最后转化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产物,获得了真正的生命。
Comments